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近日,低风险地区的党政“一把手”为鼓励消费带头下馆子、泡书店、逛商场,以提振消费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短期内高质量回补消费,带活国内经济循环十分关键,否则生产供给端的复工复产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再次承压。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唯有尊重消费规律,才能更加高效地实现消费回补,有力保障我国基本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提振消费,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居民消费心理新变化。消费心理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一方面是消费补偿心理。因为抗击疫情期间长时间被隔离,预计在解除隔离后,被遏制的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以获得消费心理的满足和延迟消费补偿。因此消费品的生产和服务供给也会受到较大需求冲击,一旦消费的补偿性需求集中释放,需要供给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注意对推高CPI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消费的棘轮效应。受消费习惯等路径依赖的影响,居民有保持疫情之前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内容的倾向,这对于预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提前做好消费供给,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此外,应特别注意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的刚性特征,避免因供给暂时不足,居民为刚性需求支付的价格过高,而且还要注意低收入群体刚需消费的支付能力和压力。
注意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新变化。积极关注疫情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新变化,及时有效满足居民消费新需求,会更有利于消费回补。经历疫情,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从消费方式看,以生鲜电商购物为代表的线上消费会更加普及,但对物流保障要求也会更高;从消费内容看,将对与教育、医疗、健康相关的商品消费,以及保险相关的金融消费等需求更大;从消费数量看,居民会因为消费更便捷而增加消费。此外,预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会因为今年的疫情发生短期调整,以及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互叠加发生深刻变化,这需要消费政策制定者和消费供给侧科学研判,及时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和潜能。
注意保障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首先,积极保障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稳定。居民消费支出最终取决于居民的收入,特别是在只有对未来收入预期稳定情况下,才能有效稳定居民当前的消费;需要实施积极的稳就业政策,提升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务支持,及时恢复吸纳就业水平,保持较高的就业参与率,让消费者收入得到有效保障;还要注意调节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升收入的消费边际效应。其次,持续提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应对养老、医疗以及意外支出的信心越足,居民当前消费就越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刺激增加当前消费;养老和医疗是社会保障领域的两大主要内容,应坚持完善保障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效率,让消费者树立信心。最后,有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相关消费市场监督监管,根据今年消费新形势新变化,着力维护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假冒伪劣等不良行为,让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让消费者更放心消费。
总之,在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居民消费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充分尊重消费市场供给与需求衔接的内在逻辑,切实出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促进消费回补和稳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促进以消费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作者:甄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