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首先要解决好安居问题,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明确,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好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早在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意见》,“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成为当年热议词之一。上述《任务》再次强调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解决好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群体的住房问题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仅就高校毕业生群体来说,今年总规模就将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他们需要就业,也需要住房。另外,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后者比前者的提高幅度超出了0.83个百分点。 “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有多重标准,但户籍人口城镇化应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他们也需要住房保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保障性租赁住房。
要发挥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要作用,首先是要进一步解决好两个“源泉”:土地供给和资金供给。
就前者来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将主要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这几个方面的土地来源都涉及土地市场化问题,需要更加缜密的制度设计。
就后者来说,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同时,也要创新资金来源模式。日前,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相关部委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抓紧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试点项目落地。
也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认为,目前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已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相关工作,预计今年会有试点项目推出。这无疑会有利于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其次,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解决有房住的同时,要更注重住得舒服、住得方便,也就是要提高居住的质量。
《任务》指出,要提高住宅用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比例,单列租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并且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城市重点建设片区等区域。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标准也在提高。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宅项目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其他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上述细节当然应该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
再者,在有所居之后更要解决后顾之忧,这包括子女就学及各项社会保障。这就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任务》提出,要积极扩大公办学位资源,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优先将随迁子女占比较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推动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这些都是对新市民的“兜底措施”。